|
心電圖電路與PicoScope示波器心電圖簡稱ECG(也叫EKG, 取自德語Electrode-Kardiographie)記錄的是心臟的電信號,是檢查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。本文使用英國比克科技Pico Technology的數據記錄儀DrDAQ,來讀取并記錄心電圖數據,以下所有的測量和記錄操作使用PicoScope示波器也能實現。
英國生理學家奧古斯都.D.沃勒是心電檢查的先驅人物,早在1887年他就發布了世界上第一張人體心電圖。然而在1911年,沃勒消極地預測:“我無法想象心電圖會在醫院深入使用,它最多在一些偶然情況下用來印證一些罕見的心臟病變”。戲劇性的是,僅僅13年后,諾貝爾獎就授予而了德國生理學家威廉厄姆.埃因霍芬,他把這個神奇生理現象變成了一種臨床上不可或缺的檢測儀器,它到今天仍然被廣泛使用。
什么是心電圖(ECG/EKG)
就是心臟組織產生的電活動反應在體表的電位。離子的形式電流表征了心肌纖維的收縮活動,即心臟的泵血功能。自從1913年埃因霍芬發明弦式電流計并將它應用在臨床診斷上,ECG就成了一種有價值的、無損的診斷工具。
最簡單的記錄方式也被稱為三導ECG(現在更多的有六導、十二導),也就是從身體的三個部位獲取電流(被稱為埃因霍芬三角,這是一個以心臟為中心的等邊三角形),L1和L2兩個點的電位差隨時間變化的曲線,就是ECG心電圖。而L3則是作為一個共地點,把人體和記錄設備共地。
把ECG曲線和心臟中的電信號事件對應起來是一個公認的逆向難題,其中的難點在于把心電信號和體表的其他雜波電信號區分開來。
關于ECG應用 本文所實踐的ECG設備基于肖恩.卡爾森于2000年6月發表在《科學美國人》的《科學家自畫像》一文。這篇文章描述了一種電路結構,基于儀器放大器來測量ECG信號。 下圖中的實際電路基于此略有修改,然后用Pico Technology 比克科技的一塊DrDAQ采集卡來讀出并記錄數據。 圖1: ECG連接原理圖 采樣結果 下圖展示了采樣曲線,就是按照埃因霍芬的三導ECG法連接并測得的。
圖2:L1和L2連接在胸部
圖3:L1和L2連接在腕部
ECG 電子電路介紹 特別提醒:強電傷人,實際操作前請閱讀相關安全說明。
之前提過,ECG應用的電路和肖恩.卡爾森在《科學美國人》上發表的文章里提及的類似。具體電路如下圖所示,核心是一枚AD624AD儀器放大器(美國Analog Devices公司出品)
圖4:ECG電路圖 輸入線纜和連線 放大器從一個貼在人體上的自粘式電極獲得電信號輸入,由于信號的幅度非常小,放大器很容易受不同噪聲源的影響,因此連接電極和電路之間的線纜必須盡可能的短,盡可能屏蔽良好。本文選取的是帶有Lemo接頭的RG-174 50歐姆同軸線,這些線纜很適合實驗測試,因為它們不但堅固耐用,而且又輕又薄。而且Lemo接口能很方便地在固定在封裝電路板的鋁鈑金外殼上,容易拔插。 考慮到安全因素,這個測試要把人體和一個帶有強電的電子設備相連接,所以在放大器的輸入端同時并入了保護二極管。本實驗中的ECG電路用的是兩節9V電池供電,本身還在安全電壓以下。但是一旦后面和示波器、記錄儀、計算機等通過市電供電的設備相連,就不得不考慮用電安全了。在極端情況下,如果由于某種原因,電源供電出現了浪涌,導致一些災難性的后果,可以想象市電的電壓也許會傳導到放大器的輸入端。雖然,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,但是一旦出現了,放大器的輸入級最大電壓也可以被二極管限定在0.6V,大電流直接短路到地了。這對測試結果不會產生嚴重的影響,因為實測的心電信號遠小于0.6V。并且,必須用一對雙向二極管,來限制正負兩個方向的浪涌。此外,還有一種方法來提高安全性是重新設計電路,利用光隔離式器件,從根本上隔離高壓供電電源和電極(一般能承受幾千伏)。
輸出線纜與電路 對于輸出信號,金屬外殼上安裝的是一個帶保護套BNC連接器,這樣輸出信號就能經由50歐姆匹配的同軸線纜直接連到示波器上。 電路的輸出部分相比《科學美國人》文章里面的略有差別,為的是讓它能方便的連接DrDAQ,滿足它輸入0-5V的限制范圍。當然這樣還是不能很好地與ECG信號匹配,因為它是正負雙極性的脈沖。于是,我們在電路的輸出端再串聯一個1uF的隔直電容,來實現AC耦合,然后用一個上拉電阻把直流電平上拉到2V左右。供電電源是9V,而測得ADC的輸出電阻是180K歐姆,因此上拉電阻阻值選取了680K歐姆。
供電問題 供電電源是兩塊9V的電池,它們給放大器和上拉輸出供電。電池的兩極通過一個便于開關的裝置輸出到電路里面,并且在此處放置了去耦電容。
接地與降噪 電路的地,輸入和輸出端的線纜都連接到了屏蔽金屬殼上。這是出于如下考慮:電路的輸出能夠經由任何一個與其相連的設備接地,不論是示波器還是計算機。這些外圍設備都會通過市電連接到地。
不過,在后面的安全須知中還會提到,這種自制的電路一旦上電工作,務必萬分小心。從原理上說,用一臺電池供電的筆記本電腦來讀取數據會更加安全,然而這會讓電腦處于浮地狀態,在沒有良好接地的情況下,會有非常大的噪聲,很有可能會淹沒ECG信號本身。如果電路能有其他路徑良好接地,那么使用電池供電的筆記本電腦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即使是筆記本電腦插入市電電源,仍然會有很可觀的噪聲產生。實踐中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連接電路和被測物的線纜盡量縮短,從而減少感性噪聲耦合。 關于這類電路中的降噪手段,可以單獨作為一個專題來討論。
安全須知 任何想要實際進行本文所述操作的人,都必須認真的閱讀和理解安全準則。 在上一節曾經提到過,當人體和任何帶電設備連接,必須比平常更加小心在意。 因為一個不留神就可能引發嚴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。 連接到身體的電極,形成了一個很好地電流通路,L1和L2兩極之間的阻值大約只有50K歐姆。
專業級的醫療設備,都會有嚴格的過壓保護措施,保證強電的波動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。本文中的保護措施就是一對限壓二極管。為了更好地進行保護,就需要用到光隔離器件了,把弱電電路和強電電源完全隔離開。
在雷雨天氣,不建議使用ECG設備。
確保只有在你有足夠的知識,并能夠熟練操作電路時才進行以上實驗,否則請不要輕易嘗試,請不要輕易嘗試,請不要輕易嘗試。
參考文獻 · Mathematical Physiology, by J. P. Keener and J. Sneyd, Springer-Verlag. · The Initiation of the Heartbeat, by D. Nobel, Oxford. · Physics with Illustrative Examples from Biology and Medicine: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(Vol. 3), by G. B. Benedek and F. M. H. Villars, Addison-Wesley, Chapter 2. · The Electrocardiogram as an Example of Electrostatics, by R. K. Hobbie, Am. J. Phys. 42, 824 (1973). |